張志新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、博士
2月15日,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宣稱,中國是一個“越來越大的挑戰(zhàn)”,理由是中國有能力挑戰(zhàn)“基于規(guī)則的國際秩序”。舍曼的說法,代表了美國部分官員傲慢與無知的態(tài)度,似乎只有渲染“中國威脅”才能為美國窮兵黷武的霸道行徑找到借口。然而,國際社會對此不會充耳不聞、視而不見。所謂“公道自在人心”,美國失道寡助,終將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。
正如2月20日中國政府發(fā)布的《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》報告所言,美國窮兵黷武的軍事霸權釀成人道主義慘劇。報告稱,長達20年的所謂反恐戰(zhàn)爭讓阿富汗?jié)M目瘡痍。共4.7萬名阿富汗平民及6.6萬至6.9萬名與“9·11”事件無關的阿富汗軍人和警察在美軍行動中喪生,1000多萬人流離失所。戰(zhàn)爭破壞了當地經濟發(fā)展基礎,讓阿富汗人民一貧如洗。2021年,美國倉皇撤出喀布爾,完美再現其當年災難性地撤離越南的“西貢時刻”,凸顯美國在阿戰(zhàn)爭問題上始亂終棄、不負責任的態(tài)度。
其后,拜登政府竟厚顏無恥地宣布凍結阿富汗央行約95億美元資產,企圖將其部分資金用于賠償“9·11”事件受害者家屬。美國政府的這一決定加劇了阿富汗的經濟危機,遭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。阿富汗臨時政府抗議稱,美國政府是“以‘9·11’事件為借口,對阿人民財產的侵吞”。
2021年8月10日,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瑟夫·斯蒂格利茨在內的71名國際經濟學家和專家,聯(lián)名致信美國政府,呼吁歸還阿富汗央行資產。聯(lián)名信稱,美國無法證明凍結阿央行資產的正當性,同時稱阿富汗經濟災難不斷惡化,人道主義災難持續(xù)存在,七成阿富汗家庭的基本需求無法得到滿足;而美方政策則推動這些災難愈演愈烈,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。然而,在此問題上,拜登政府始終裝聾作啞,拒絕歸還屬于阿富汗人民的央行資產,義無反顧地破壞國際法和國際道義,毫無廉恥可言。
除加劇阿富汗人道主義災難外,在拱火烏克蘭危機問題上,美國再次扮演自私自利的國際秩序破壞者角色,并進一步推動北約向北歐擴張,不斷壓縮俄羅斯的戰(zhàn)略空間。實際上,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,許多美國知名專家學者一直在警告北約不要無節(jié)制東擴,因其可能引發(fā)俄羅斯的激烈反彈。去年,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也表示,美國推動北約東擴和持續(xù)與烏克蘭建立友好關系,增加了核大國間發(fā)生戰(zhàn)爭的可能性,并為烏克蘭危機埋下伏筆。
事實證明,通過“拱火”誘發(fā)烏克蘭危機一年以來,美國在歐亞大陸正在推進三重目標:一是將歐洲牢牢綁在美國的“遏俄反俄”戰(zhàn)車上,“倚美反俄”成為歐洲國家被迫的選擇;二是夯實北約繼續(xù)存在的“合法性”基礎;三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俄羅斯的重新崛起。
更重要的是,美國的軍工復合體與能源利益集團在烏克蘭危機中大發(fā)橫財,賺得盆滿缽滿。有報道稱,近一年來,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了自身庫存三分之一以上的“標槍”和“毒刺”導彈,一些軍備甚至到了“地主家沒余糧”的地步。美國時政評論員吉米·多爾對此指出,“不停運轉的戰(zhàn)爭機器操控著美國”,美國政府“指示受軍工復合體資助的媒體蠱惑美國人、宣揚戰(zhàn)爭”,軍工復合體“像薅羊毛一樣從烏克蘭訛詐了數千億乃至數萬億美元”。
近期,美國不顧中方的反對,執(zhí)意濫用武力、擊落中國民用無人飛艇,凸顯美方罔顧國際規(guī)則和國際道義,充分暴露其霸權嘴臉。2月3日,針對記者提問,中國外交部發(fā)言人毛寧表示,該飛艇來自中國,屬民用性質,用于氣象等科研;受西風帶影響,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,該飛艇嚴重偏離預定航線;中方對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表示遺憾;中方將繼續(xù)同美方保持溝通,妥善處理這次因不可抗力導致的意外情況。美方起初針對該飛艇的發(fā)言也相對理性,如有官員稱該氣球不會構成“軍事或實體威脅”。另有官員表示,與中國通過衛(wèi)星圖像收集到的信息相比,美軍方認為“氣球可收集到的信息價值有限”。
然而,美國國內保守派卻對中國無人飛艇誤入美國領空大肆鼓噪,稱是“間諜氣球入侵”“意在偵查美國導彈基地”。在強大政治壓力之下,拜登政府竟然在飛艇已飛離美國東海岸線時派遣先進戰(zhàn)機,使用導彈將其擊落,上演一出匪夷所思的滑稽鬧劇。其后,美國政府還炒作中國有一個針對世界各國的“高空氣球偵查計劃”,并悍然宣布制裁6家中方企業(yè)和機構,凸顯美方借飛艇事件渲染“中國間諜威脅”的企圖,以及濫用武力的霸權行徑。
總而言之,從上述凍結阿富汗央行資產、“拱火”烏克蘭危機,以及無故擊落中國無人飛艇案例不難看出,美國的霸權主義和霸道行徑才是對現存國際秩序和國際規(guī)則的最大蔑視和破壞。無論舍曼之流以何種借口和偽裝掩飾、包裝美國,美國都將無法逃脫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。
(責任編輯:安然 樂水 宇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