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閱讀:
歡迎加入2015年安徽國考筆試1群:312191254
【背景鏈接】
大數據以一種迅疾的速度滲透到我們生活、工作的各個領域,進入到公眾視野。大數據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、企業(yè)組織的同時,也在為社會治理方式、治理體系提供改變的思路及革命性的改造工具。
當前,我國的社會正處在多元復合轉型時期:從農業(yè)社會走向工業(yè)社會并逐步走向知識社會;從傳統(tǒng)的封閉狀態(tài)走向開放;從科層制社會向扁平的網絡社會轉型;從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走向生態(tài)文明、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當然,社會轉型期也是各種社會問題的多發(fā)時期,面對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不斷惡化、各種社會不穩(wěn)定因素的不斷增加中公教育版權,探尋治理與制度創(chuàng)新已經成為政府部門的當務之急。
[實際案例]
以北京社會治理的大數據積累為例,看看大數據時代如何影響社會治理。北京市委社會工委、市社會辦與上海華夏社會發(fā)展研究院組成課題組于2013年12月29日發(fā)布了《中國社會建設藍皮書·北京社會建設報告》,啟動了北京社會治理大數據理論積累的工作。報告聚焦北京社會建設(包括社會治理)客觀指數,客觀描述和反映了北京社會建設、社會治理的特質。一是橫向比較:北京與31個省市的比較,與全國13個1000萬人口以上特大型城市比較,與G20國、金磚五國、新加坡、韓國、中國香港比較。如31個省市自治區(qū)社會建設的37個指標,特大城市21個指標的比較,社會建設綜合指數北京第一;社保、社會環(huán)境與G20國、金磚五國比,處于領先水平,但預期壽命低于新加坡、韓國。二是縱向比較:北京社會建設、社會治理五年走勢,19個指標分析,總體趨勢好中公教育版權,尤其是預期壽命,到2021年以后年均增長1.02歲,很少見。
這只是大數據深刻影響社會治理的案例之一,不遠的將來,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社會決策與治理,有可能成為政府行使職能的常態(tài)。
[權威論述]
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,相輔相成,有了好的社會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,提高社會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(fā)揮社會治理體系的效能。
——習近平
更多信息查看:
[責任編輯:夏建敏]